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举措保护生物多样性

一是摸清资源本底。投入资金100万余元对保护区内国家一级银杉、黑叶猴等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、生长习性、群体数量等进行摸底调查、建档立案。二是完善监测体系。与西南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,每月对金佛山水文环境进行科学监测,监测显示金佛山水文环境保护良好。同时,聘请35名当地社区居民进行人工分区监测,安装视频监控系统8套、红外触发监测仪60台进行实时静态监测,成功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,二级保护动物10种。三是开展救助繁育。为提高银杉等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和单株数量,通过种子处理、扦插繁殖、病害防治等技术手段进行人工救助与繁育。目前,已成功繁育银杉幼苗3996株,银杉野外移植存活率达90%以上。四是开展科普宣传。采用多形式、多渠道对金佛山生物多样性进行宣传,面向辖区居民发放宣传册2万余份、面向广大群众开展“科技活动周”“全国科普日”等宣传活动、面向中小学生开展“金佛山珍稀植物”等科普活动。

(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张承伦)